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智庫論壇召開
2022年11月26-27日,首屆世界地理大會第34分會場“中蒙俄經濟走廊資源環境與綠色發展”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智庫論壇成功召開。論壇由中國地理學會、“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支持,由“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聯合主辦,由“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秘書處、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東北亞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世界資源研究分會、國家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亞歐大陸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本底數據整編與空間化處理”項目組共同承辦。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董鎖成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張平宇研究員、復旦大學黃仁偉教授、內蒙古師范大學包玉海教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李宇研究員等五位學者為論壇召集人。來自中國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蒙古國科學院、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20余家科研機構和大學的5位院士、7位所長及120多位專家學者參會。
論壇開幕式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執行主席兼秘書長、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董鎖成研究員主持,中國科學院原常務副院長孫鴻烈院士、“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主席、中國工程院孫九林院士、ANSO秘書處執行主任曹京華研究員、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前主席Vladimir Kolosov研究員等領導和專家出席并致詞。孫鴻烈、孫九林、Vladimir Kolosov等學者總結了“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在科技支撐中蒙俄經濟走廊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作出的卓越貢獻,祝賀聯盟成員指導建立的30余個綠色低碳城市成功模式和經驗案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作為主旨報告和視頻滾動播放,贏得了國際同行的好評。并希望聯盟在當前新冠疫情持續,全球地緣環境日益復雜的時刻,繼續團結凝聚國際同行,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和全球綠色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曹京華主任致詞回顧了“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為ANSO成立發揮的“先導”和“智腦”作用,祝賀“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在過去8年來對中蒙俄經濟走廊沿著科學、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軌道發展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并希望“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未來在進一步參與全球和地區科技治理方面做出更多貢獻。
俄羅斯科學院Arnold Tulokhonov院士、Boris Voronov通訊院士、Endon Garmaev通訊院士、蒙古國科學院地理與地球生態研究所所長Dashtseren Avirmed研究員、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太平洋地理研究所所長Ganzy Kirill研究員、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伊爾庫斯克地理研究所所長Igor Vladimirov研究員、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水與生態問題研究所所長Mariia Kriukova研究員、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經濟與產業工程研究所副所長Viacheslav Seliverstov研究員、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區域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王勤學研究員、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期刊主編、清華大學徐明教授、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原副所長張平宇研究員、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黃仁偉教授、內蒙古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院長包玉海教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李宇研究員等32位專家作了學術報告和點評。其中,中方專家董鎖成研究員、黃仁偉教授、徐明教授、張平宇研究員、李宇研究員分別以“中蒙俄經濟走廊生態經濟區劃與綠色發展模式研究”“中歐大通道的地緣政治經濟結構分析”“碳中和與生命周期思想”“中國東北與俄羅斯遠東跨境地區合作問題”“冰天雪地兩山轉化關鍵技術與實踐”為題,外方專家Arnold Tulokhonov院士、Boris Voronov通訊院士、Ganzy Kirill所長、Igor Vladimirov所長、Mariia Kriukova所長、Viacheslav Seliverstov副所長、王勤學研究員、Bocharnikov Vladimir研究員、Altanbagana Myagmarsuren研究員分別以“Opportunities and New Challenges in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Russia, Mongolia and China in the Zone of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rridors of North Asia”“Ecological-Geographical and Ecological Economic Aspec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China-Mongolia Economic Corridor”“Green Development of Regions Functional Zoning of the Vladivostok Agglomeration”“The Role of Baikal Region in the Economic Corridor of China-Mongolia-Russian”“Key Biodiversity Areas in the Contex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Okhotsk Region (Far East of Russia)”“Toward a Sustainable Use of Grassland Ecosystem—Evaluating Strate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on Pasture Carrying Capacity in Mongolia”“The Regions of Siberia in the Changing Configuration of Eurasian Economic,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teractions”“Humans in Siberia Landscapes—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f Past for Future”“Climate Change Impact on Mongolian Socio-Economic Systems”為題,做了論壇主旨報告。
本次論壇以“中蒙俄經濟走廊資源環境與綠色發展”為主題,與會專家在充分交流最新研究進展的基礎上,進行了熱烈討論,論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一是聚焦綠色發展,在實地考察和地理、生態、資源、信息等學科交叉基礎上,首次完成中蒙俄經濟走廊生態經濟區劃和投資環境評價,提出綠色發展模式,碳中和與全生命周期碳減排思路,以及冰雪資源兩山轉換技術方案。二是在新國際地緣格局下,中蒙俄經濟走廊對中國和國際供應鏈地位與潛力大幅提升背景下,提出了加強跨歐亞大陸橋、北亞大通道建設,推動中蒙俄跨境資源與經貿合作和中歐貿易合作的路徑。三是提出了中蒙俄經濟走廊生態環境保護方案和加強跨境生態環境保護及災害防治的國際合作對策。四是研究了氣候變化對蒙古高原草地生態系統、牧民草畜及北方農牧交錯區鄉村脆弱性的影響及可持續發展模式,對貝加爾湖地區干旱化進行了歷史重建及情景分析。
本次論壇參會代表性廣泛,層次較高,內容豐富,國際關注度高,創新性、交叉性、實踐性突出。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蒙俄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重要突破口,在當前全球地緣格局演變態勢下,該地區的持續穩定綠色發展對地區乃至全球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論壇號召全體與會專家深入研究新形勢下中蒙俄經濟走廊資源環境與綠色發展問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推進全球綠色發展貢獻智慧。論壇的召開為“一帶一路”國際科學家聯盟未來進一步科技支撐中蒙俄經濟走廊及“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
(圖1:孫鴻烈院士做開幕致辭)
(圖2:論壇線上合影)
附件下載: